365体育滚球_中国体彩网-【唯一授权推荐网站】@

图片
首页 > 资料库 > 韩城文学 > 正文

伙伴

发布时间:2023-07-05 09:14:03 来源:龙门期刊
分享:
【字体:    】  


伙伴

程爱玲

今天,家在农村的王老太要过九十大寿。刚进入农历五月,正是麦梢泛黄时节。以前准备夏收人人忙,现在半机械化了,一月的活,不足一周便干完了,年轻人又可出去打工了。王小憨则例外,他整整十年没有出去打工了。在家精心侍奉老母,经营好自己的五、六亩地。现在老母生日,他已忙着准备了一周了。本来他打算从城里饭店请个做席班子,但是老母不同意,说费钱。这现在钱可能省了点,可把他折腾美了。通知亲戚朋友,筵席相关准备,和村里厨子商量做席各项安排等等。今天一大早,总算看到院子盘的大炉上支的几口大锅冒出了腾腾热气,一碗碗馄饨舀了出来,他才长长舒了口气。

别看王老太九十高龄了,耳不聋,眼不花,思维清晰,谁也别想糊弄她,从起床以后,问了儿子无数遍,她住城里的杨姐姐什么时候才到。是不是儿子没通知到。尽管小憨反复解释,他是亲口告诉杨大娘的,还是难敌母亲怀疑眼神。正在王老太无体止抱怨儿子不会办事时,杨老太被保姆搀扶着进了大门。

两人相见,高兴得老泪纵横。寒喧毕坐定,馄饨盘子便端上来了,两碗热气腾腾的馄饨,伴着四碟小菜。王小憨进屋第二次问好。王老太便给儿子安排:亲戚们都见过了,朋友也大多数见了。饭后,把亲朋安排妥当,这间屋子再不安排一个人,她要和杨姐姐好好叙一叙。

同行杨老太保姆十分聪明,说这儿离她家不足二里地,如果杨大娘可以,她想回去一下。王老太赶忙替杨姐姐回答:你放心回吧,若想吃席,吃了再走,若想急着回去,就放心回,赶下午过来即可。杨老太会心地点点头。

饭毕,保姆告辞走了,王小憨也把亲戚朋友安排妥当。这间屋子,成了两位老太的“包间”。

“大妹子”,杨老太开口了,“我好羡慕你呀,儿子儿媳陪伴左右,多么有福气呀。”

“老姐姐,”王老太回答:“你这什么话呀,谁不知道你有个在国外的儿子,给你挣足了面子。哪像我,一辈子在农村,到儿子辈,还在农村,没有长进啊!”

“大妹子,要长进有什么用啊!”杨老太凄凄地说“以前,我真以为我是功成名就的特别老太。从去过国外两次,回来老伴病故至今,十多年过去了,我的心啊,一天比一天凉,现在,真的凉透了。悟出了我的一生太失败了。”杨老太的双眼又有了泪光

“老姐姐,怎么会这样想啊?”王老太满脸狐疑。

“大妹子,你真不明白啊!”杨老太叹了口气:“那年,我们第一次出国是为了管孙女,从孩子出生到上完幼儿园,我整整呆了六年。他爸没退休,去了呆了个假期,就回来了。六年里,他爸在家自己照管自己。孩子幼儿园上完了,我才回来和老伴商量,说他已退休,不如把国内房子卖了,拿去给儿子房子补贴上,减少儿子房贷压力。他爸就同意了。于是,我们卖了农村和城里的两处房子,两人再次出了国。

“我怎么也想不到,儿子他们把卖房钱一分不留收走了。我和他爸每天接送孩子打理家务。却难得见到儿媳一个笑脸。她爸是教师,一贯好面子,心里不痛快,却不讲出来。硬熬到孩子小学毕业,就提出想回老家去。我说回去咋办呀,没处住了,他爸说先和儿子说,能给咱一部分卖房款的话,咱回去另买一个小单元就行了。谁知结果是,同意回去,不同意再买房,到城里租个小单元就行。他们经济紧张,只能给我们两万元。他爸气不过,但是还是决定回来,我们拿了两万元,就回来了。

“大妹子,你也知道,他爸虽然是教师,教书育人,但是骨子里,重男轻女。那些年,家里穷,两个老人身体不好,我又管两个孩子,生产队里年年短款户。一到分粮分油时,发愁给队上交不了钱。他爸就让女儿初中毕业回乡劳动,说把儿子供好就行了,当时女儿已经考上了高中,硬生生断了学习的路。

“我们回来后,在城里租了个小居室。他爸有退体工资,日还能过。但是,他爸心小,就是想不通,不久就一病不起,拖了三年,还是撇下我走了。

“三年里,儿子回来过一次,留下两万元走了。我有事就找女儿,女儿还行,和女婿跑前跑后,送吃送喝。一说住院,还得靠女儿他们操心劳神。

“人去世后,儿子说回来手续复杂难办,赶不上七天(头七送丧),寄回来两万元完事,又是靠女儿女婚办完了丧事。“办完丧事十二个年头了,儿子一共回来过两次,每次留两万元。五年前,我觉得自己力不从心,管理不了自己了,女儿家也有老人要照管,腾不出来专门管自己,就告诉儿子,儿子答应他雇保姆管我。

“大妹子,你说,我多么希望儿子或女儿能有一个人陪在我身边。但是,怕是到死也实现不了这点愿望了。”杨老太神色黯然。

王老太听完,悲伤不已,只能好言相劝她的老姐姐。

原来,王老太和杨老太出生在一个村。家又在同一条巷子里。两人说起来差一岁,其实一个是先年十月生,一个是次年五月生,仅差半年多而已。但是,从小姐姐,姐姐叫惯了,加之结婚又结到了一个村。所以,一辈子的姐妹,不是亲的,胜似亲的。

王老太一贯羡慕杨老太,儿子出国,女儿嫁了个好女婿,老头是教师。姐姐跟什么人学什么艺,结婚后识了不少字,一般报纸都可读下来。哪像自己,老头子是个死毛庄稼伙,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,就在家务农。所幸两个女儿大,一个中专毕业参加了工作,一个大专毕业当了公务员。老伴去世十五年了。刚去世时,两个女儿,这个接,那个接,让住他们家。女婿也不错,住在哪个家都开心。就这,折腾了五年,在八十寿辰时,儿子发话了,年龄大了,再不奔波了,安心住自个家里吧。从此,儿子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,把床支在母亲屋里,每晚陪着王老太。这一陪,便是十年。

十年中,儿子坚持每晚半夜起来扶着母亲上茅房,扶回来送上床。半月给老母洗一次澡,由媳妇照管,一月剪一次手脚指甲,儿子自己干。王老太很刚强,内裤不让孩子们动,要自己洗,坚持干到八十五岁,终于让儿子夺了权。

两个女儿,从不间断来看望,一周肯定有一个来。来了吃的,喝的,用的,衣服,鞋袜,床上用品,什么都拿来了。走时儿媳蒸的杠子馍,蒸菜,包子,卷子,捏的饺子,总要装得满满当当。若不想拿,儿媳首先不高兴。

王老太孙子孙女先后考上了大学,两个女儿,每人五千元红包。八十大寿时,两个女儿,每人五千元红包。今天九十大寿,红包还会少?

王老太思忖着,和她羡慕的杨老姐姐比,她为杨姐姐叹息,为自己庆幸。

院子里,传来开席的吆喝声,两位老伙伴关了话匣子。

儿子王小憨进门来,让她俩准备坐席。并说,他接了保姆电话,说下午四点准时到,两位老太在王小憨陪同下,坐上了上座。